跳到主要內容區

114年高教深耕-教學創新精進-113學年第二學期-中文(閱讀與寫作)

114年高教深耕-教學創新精進-113學年第二學期-中文(閱讀與寫作)

 

課程單位 通識教育中心
課程教師 王光中
課程日期 114年2月19日至114年6月18日 每週三
課程時間 08:10至12:00;13:10至15:00
課程地點 木柵校區藝德樓S303教室
修讀此課程之學生總數 108人

 

教學目標

本課程係針對本校四技部一年級學生所設計,透過聽、說、讀、寫的方式,提升閱讀古代與現代文學及寫作上的能力,並兼顧情意、人格之陶冶,使學生未來無論在求學或就業中,都能具備人生的智慧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課程內容

  • 前測方式與結果描述

施測方式:
為能瞭解學生先備知識與語文素養程度,本校大一學生於113年9月23日參加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主辦之「全國語文素養檢測計畫」。
施測結果:
本次測驗計有99位大一同學參加測驗,其中55位學生達到閱讀成績60分以上,及格率為55.6%;44位學生成績未達60分,占44.4%。在所有施測的學生中,有19位學生達到閱讀成績80分以上,占19.1%。從以上數據顯示,進入本校就讀的大一同學約有五分之三的同學能達到閱讀理解的標準,另有五分之二的同學需要再提升閱讀理解方面的能力。此外,本次測驗亦同時施測寫作能力,總分為24級分,本校大一學生12級分以上者為44位,占44.4%;12級分以下者為55位,占55.6%。從本次測驗結果顯示,今後學生尚需加強寫作能力方面的訓練。

 

  • 提升學生能力之教學方式描述

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教學成效,每節課除課文講授外,均會依據課程內容播放視聽教材,並設計題目讓同學回答。第1學期主要在培養學生閱讀及欣賞古文的能力,透過閱讀古文簡潔有力的文字書寫方式,讓同學未來能提升文句鍛鍊的能力。第2學期主要在欣賞及閱讀現代文學代表作家的作品,並透過閱讀及書寫完成日常生活中各種需求,並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進而未來能有效達成公民參與所需之語文能力。
對於第2學期所教授之「閱讀與寫作」課程,特別以下列三種方式進行教學:1.選擇現代文學知名作家的文章,如:琦君、余光中、林文月、張曉風、蕭蕭、劉克襄、張曼娟等人的作品,透過課文講解、修辭技巧、習作練習等方式,來提升學生閱讀的能力。2.藉由實作與講解,使學生能逐步掌握議論、說明、敘事、抒情等各種類型的文體寫作要點。3.藉由閱讀與寫作來訓練學生邏輯推理、議題分析的基本技能,以提升學生的人文思維與涵養。

 

  • 後測方式與結果描述

施測方式:
為瞭解學生在修習一個學期的課程後,是否能在語文素養程度上有所提升,本校大一學生於114年3月10日參加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主辦之「全國語文素養檢測計畫」。
施測結果:
本次測驗計有72位同學參加測驗,其中52位同學達到閱讀成績60分以上,及格率為72.2%;20位學生成績未達60分,占27.8%。在所有施測的學生中,18位同學達到閱讀成績80分以上,占25%。
本次測驗採用選擇題方式測驗,題型與學測、統測方式類似,在內容上涵蓋經濟、教育、社會、時事、生活、科技等各種方面,主要在測驗學生對於閱讀與理解上的能力。從後測數據顯示,參加測驗的大一同學約有四分之一在閱讀理解上表現較佳,約有七成的同學能達到閱讀的標準,有三成的同學需要再提升閱讀理解方面的能力。

 

學習成效提升情形描述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所主辦之「全國語文素養檢測計畫」,其命題架構係參考柯華葳(2010)「公民語文素
養指標架構研究」之研究成果,並參照國際上知名大型測驗如PISA、PIRLS等趨勢及大學通識國文教育所制
定,具有相當嚴謹之標準化評量工具。

本校大一學生參加113學年度第1學期及第2學期施測,從測驗結果上來看,第1學期計99人參加測驗,有55人成績在60分以上,及格率為55.6%;第2學期有72人參加測驗,有52人成績在60分以上,及格率為72.2%。從前測和後測結果進行比較,有約17%的學生在中文語文素養上獲得提升,雖有部分同學因未到課無法施測,但整體而言,經過半年多的學習,在閱讀理解上已有所的進步。至於80分以上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前測有19位,占19.1%;後測有18位,占25%。前後測差距不大,應是原本中文根柢就較佳,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後,仍能維持較好的表現。

在寫作能力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所主辦之「全國語文素養檢測計畫」第1學期有實施寫作測驗,約有45%的同學能達到標準;第2學期並無實施寫作測驗,因此較無法從標準化測驗中瞭解學生進步的幅度。但授課教師曾擔任110年及112年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作文評閱委員,對評閱標準有相當程度之瞭解,因此,利用課堂時間,參考近年來學測與統測的作文題目,如:「對於經驗的N種思考」、「分享與獨享」、「一技之長」等題目讓學生習作;並逐一講解寫作基本原則,寫作拿高分技巧,譬喻、轉化、排比、映襯、摹寫、引用等常見的修辭方式。授課教師覺得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寫作訓練,在文筆流暢度及內容豐富性方面已有所進步。

 

學生學習成效提升人數

本校大一學生參加113學年度第1學期及第2學期施測,從測驗結果上來看,第1學期計99人參加測驗,有55人成績在60分以上,及格率為55.6%;第2學期有72人參加測驗,有52人成績在60分以上,及格率為72.2%。

從前測和後測結果進行比較,約有17%的學生在中文語文素養上獲得提升,換算成修習人數來看,約有17人能提升中文學習成效。

 

本課程符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課程照片


圖一說明:介紹臺灣現代知名作家的作品(三民書局)。



圖二說明:學生在上閱讀與寫作課程時書寫作業的情形。
 


圖三說明:教師教授修辭技巧時,讓學生上課習作的作業。

 


圖四說明:學生在課堂上寫作作文的情形。

 

活動紀錄人:葉冠賢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