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14年高教深耕-教學創新精進-113學年第二學期進階課程-進階音響技術

114年高教深耕-教學創新精進-113學年第二學期進階課程-進階音響技術

 

課程單位 劇場藝術學系
課程教師 李宜錠
課程日期 114年2月20日至114年6月20日 每週四
課程時間 08:10至10:00
課程地點 木柵校區藝教樓黑箱教室
修讀此課程之學生總數 13人

 

教學目標

1.認識不同傳統歲曲形式、劇種及樂器頻率動態。

2.了解傳統戲曲演員之各行當、流派聲腔取樣頻率。

3.教授常用麥克風頻率響應及收音實務操作。

4.學習如何應用控制設備調整聲音效果呈現。

 

課程內容

  • 前測方式與結果描述

本次課程模跨三種不同組別的學生,因此前測問題著重在學生基礎知識、執行經歷、自身技術能力、課程的期許等四大方向擬出问题。

透過表單得知學生有參與過相關課程,但實際理解人數不多,主要對於音響專業設備的整合不熟悉。(詳見附件一)


 

  • 提升學生能力之教學方式描述

課程採取主題式教學將設備操作拆解成不同階段來解說減少學生一次面對多種設備卻不知道該怎麼進行的困境。
透過簡報、影音及實際演出案例分析讓學生了解音響工作流程搭配現場實地觀摩與實作練習除了增加學生實作能力也希望能啟發自我學習。


  • 後測方式與結果描述

考量學生實際操作狀況,因此課程難度未定較高,表單問題著重在學生對於自身能力提升及課程設計回備及建議。
本課程透過實作導向教學,依據前/後測比較,學生對於音響流程、設備應用、問題解決與團隊合作等層面之認知與技能皆有明顯成長,學生反應教學方式貼近實務、互動性佳,能激發主動學習,達成跨組別協同學習與應用能力養成之教學目標。(詳見附件二)

 

學習成效提升情形描述

質性描述

學生初期對於麥克風調音、系統音場調整、設備架設操作上自信心與理解度偏低,後期透過實作反覆練習與指導,主動辦議操作出現的問題,如系統設定、喇叭相位調整等,能提出疑問與學習修正錯誤,對於操作流程及技術細節能開始掌握訣竅。
在數位控制台系统及喇叭投射角度調整中,學生由不確定操作順序與方法,到能夠主動設定控台參數,熟悉架設流程,自行觀察現場聲音變化,並適時調整音場效果。

量化描述

前後測量化比較(詳見附件三)
| 項目 | 前測平均 | 後測傾向 | 成效說明 |

  • 音響流程理解:2.4→1.1 | 顯著提升
  • 麥克風應用理解:2.6→1.1 | 顯著提升
  • 頻率響應與設備理解:2.3→1.1 | 明顯提升
  • 團隊合作/表達能力:無→1.3 | 有提升
  • 跨領域與課程满意度:無→1.1 | 高度滿意

成效總結

十五週之内,學生不僅學會進階音響技術理論與操作,也透過實作建立問題發現與解決能力。

  • 學生技術理解、實作能力與合作學習皆顯著成長。
  • 後測中幾乎所有學生皆對課程設計、教師互動表示『非常同意』。
  • 有效達成『做中學、學中做解決問題」之教学目標』。
  • 學生展現跨組學習合作與主動學習精神,課程整體滿意度高。

 

學生學習成效提升人數

依據上述前後測比對得出學生前後測分數,得知學習成效提升顯著者5人佔41.6%,有進步但不顯著者5人佔41.6%(詳見附件四)。

 

本課程符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課程照片


圖一說明:小型表演場所音場調整實務。



圖二說明:控台設定&Soundgym。

 


圖三說明:混音練習之頻率響應應用。

 


圖四說明:戲曲演員身段養成體驗。

 

活動紀錄人:李宜錠教師

更多課程照片及相關附件敬請下載附件參閱。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