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高教深耕-教學創新精進-113學年第二學期基礎課程-戲劇表演訓練I
114年高教深耕-教學創新精進-113學年第二學期基礎課程-戲劇表演訓練I
課程單位 | 民俗技藝學系 |
課程教師 | 黃彥霖 |
課程日期 | 114年2月17日至114年6月20日 每週五 |
課程時間 | 10:10至12:00 |
課程地點 | 木柵校區R301教室 |
修讀此課程之學生總數 | 13人 |
教學目標
本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戲劇表演能力,透過實作練習與文本分析,提升舞台表現力。課程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表演練習,包括角色目標、戲劇衝突、空間運用、走位與調度。第二部分為文本處理,聚焦於劇本分析、場景建構、角色塑造與聲音表達。課程最終將引導學生在期末完成一段戲劇演出,整合所學內容,展現練習成果。
課程內容
- 前測方式與結果描述
透過即興練習,測驗學生對角色目標、衝突與臨場反應的掌握度;並透過結合自我介紹的演出,觀察其舞台表現力、聲音運用及空間感。
- 提升學生能力之教學方式描述
本課程透過循序漸進的實作練習與劇本分析,引導學生從基礎到進階逐步提升表演能力。教師將採用 分組練習、即興訓練、案例討論與舞台實作 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角色目標、衝突展現與空間運用;同時透過 聲音與肢體表達的專項練習,加強舞台存在感。課程並著重於 文本處理與角色塑造,引導學生將理論應用於實際演出,最終在期末呈現整合性的戲劇作品,以展現其學習成果。
- 後測方式與結果描述
於期末進行小組戲劇演出,要求學生整合角色塑造、衝突展現、空間運用及聲音表達,完整呈現劇本片段。
透過演出,能評估學生在舞台表現力、角色詮釋與文本處理上的進步幅度,並檢視其是否達成課程目標,展現從前測至後測的能力提升。
學習成效提升情形描述
本課程之學習成效明顯。從量化角度觀察,多數學生能在期末演出中達成課程目標,展現穩定的舞台表現力與角色詮釋能力,整體成績顯示大部分學員在表演技巧、文本理解與聲音運用上皆有進步。
在質化表現上,學生展現出超乎預期的參與度。部分學員不僅在課堂練習中積極投入,還在課外自行排練,並主動投入於服裝、道具與音效的設計與執行,顯示其對演出品質的重視與熱情。這些行為不僅提升了演出完整度,也反映學生對表演藝術的更深理解與責任感。
綜合來看,學生不僅達成了原設定的課程目標,甚至在團隊合作、創意表現與舞台細節經營方面有額外突破,學習成效遠超出預期。
學生學習成效提升人數
學習成效提升顯著:6人
學習成效提升中等:4人
學習成效提升尚可:3人
本課程符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
SDG 4優質教育、SDG 5性別平權。
課程照片
圖一說明:排練過程。
圖二說明:期末呈現。
圖三說明:期末呈現。
圖四說明:期末呈現。
活動紀錄人:黃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