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高教深耕-2025湖光山色春季藝術季-民俗技藝學系《啟航》
114年高教深耕-2025湖光山色春季藝術季-民俗技藝學系《啟航》
辦理單位 | 民俗技藝學系 |
活動日期 | 114年5月16至18日 |
活動時間 | 5/16 (五) 19:30 5/17 (六) 19:30 5/18 (日) 14:30 |
活動地點 | 本校內湖校區百戲樓(原中興堂) |
參與人次 | 5/16、5/17、5/18 每場觀眾約200人次、演職員約50人,3場共計約750人 |
活動目的
活動的發想:源於春天這一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季節,象徵著萬物復蘇。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啟航》的演出,讓每個參與者都能在這個特別的時刻綻放自己的光芒。
緣由:是基於對表演藝術的熱愛,並希望能夠創造一個讓大家相聚、交流、共同成長的空間。
預期目標:
(1) 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鼓勵每位參與者發揮潛力;
(2) 增進團隊合作與默契,共同努力達成表演的最佳效果;
(3) 透過演出吸引更多觀眾,提升大家對表演藝術的認識與熱情;
(4) 在每一次演出中汲取經驗,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
希望最終能將我們的努力與熱情呈現給觀眾,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春天的希望與活力。
活動內容
演出名稱:啟航
演出時間:90分鐘
演出內容簡介:
「序」追夢的帆船就要啟航 快樂的禮炮就要鳴響、潔白的鴿子就要飛翔、喜慶的潮水就要激盪、潮流與傳統的拉扯, 速食與堅持的無解,皆是歷練但幸福滿滿。
「上半場」 好奇「鴿子」是懷念或逃離 無謂對錯與成敗。只為無愧留下無悔的青春印記,「貪、嗔、痴」「你、我、他」也都將釋懷,願一切只剩下愛。
「下半場」 不知「禮炮」是解脫或信念
家是啟航的燈塔,照亮我們行程
家是歸程的路標,指引我們方向
家是永遠的驛站,為我們補充能量
家是心靈的港灣,讓我們不再孤單
活動對象:校內師生、愛好藝術者
這個活動希望能夠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在春天的暖陽下,感受到表演的快樂與自由,並讓觀眾體會到藝術的美好。藉由這次活動,我們期待建立起一個充滿活力的社群,共同享受這個春季的藝術盛宴。
活動成效
參與者的成長:
1.技能提升:參與者在排練及演出過程中,可以磨練自己的表演技能,包括舞蹈、音樂、演戲等,並增強團隊合作能力。
2.自信心增強:透過在舞臺上演出,參與者能夠克服緊張感,提升自信心,並在表演中找到自我表達的樂趣。
文化享受:觀眾能欣賞到多樣的表演陶冶情操,提高對藝術的欣賞能力,使得整個社群的文化氛圍更加豐富。
社群的回饋:
1.社群團結:能促進社群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大家共同參與活動的策劃與執行,增進彼此的瞭解與友誼。
2.提升社群形象:成功的活動將提升社群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和參與社群活動,形成良好的社群形象。
藝術季活動不僅是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更是促進社群成員相互交流、學習與成長的一個重要機會。透過這樣的活動,我們期待能夠繼續傳承春天的希望與活力,讓每個參與者和觀眾都能在這個舞臺上留下美好的回憶。
符合SDGS項度
●優質教育(SDG 4)
表演藝術教育:活動提供參與者一個學習表演藝術的機會,提升他們的技能和自信,推動優質教育的實現。
●性別平等(SDG 5)
包容性參與:活動鼓勵所有性別的參與 者,確保不論性別、年齡或能力的限制,每個人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促進性別平等。
●可持續城市和社群(SDG 11)
社群參與:透過社群成員的參與和合作,活動能夠增強社群的凝聚力,提升社群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負責任消費和生產(SDG 12)
推廣文化產品:活動可以設計販售當地 藝術家和手工製作的文創商品,支援本地經濟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夥伴關係促進目標(SDG 17)
社群合作:活動鼓勵不同社群和組織之間的合作,促進夥伴關係,共同推進社會文化發展。
資源共享:透過與當地組織合作,分享資源和經驗,提高活動的可持續性和影響力。
活動照片
圖一說明:上半場演出「熱血迎戰」(跳板)。
圖二說明:上半場演出「熱血迎戰」(蹬球)。
圖三說明:上半場演出「破繭」(排椅)。
圖四說明:上半場演出「無際」(小吊子)。
圖五說明:下半場演出「拾光」(軟功、滾燈)。
圖六說明:下半場演出「繁花」(蹬傘)。
圖七說明:下半場演出「齊鼓登峰」(蹬鼓)。
圖八說明:下半場演出(疊羅漢)。
活動紀錄人:林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