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高教深耕-提升高教公共性-健康及法治觀念建立-113學年第二學期微學分「運動與營養II」
114年高教深耕-提升高教公共性-健康及法治觀念建立-113學年第二學期微學分「運動與營養II」
辦理單位 | 學生事務處衛生保健組 |
活動日期 | 114年3月5日-114年5月21日 |
活動時間 | 每週三早上10點10分-12點 |
活動地點 | 木柵校區S301教室、體適能中心 |
參與人次 | 269人次 |
活動目的
1.活動發想:
本活動設計靈感來自「促進大學生健康素養與自主運動能力」,內容涵蓋健康自我評估、基礎肌力訓練、敏捷與協調訓練、恢復技巧、傷害預防教育以及個人健康藍圖規劃。希望透過體驗式學習,引導學生從認識自我身體狀況開始,逐步學習運動技巧與健康管理,並能將所學應用於日常生活與學業壓力調適中。
2.活動緣由:
當代大學生普遍面臨久坐與課業壓力,缺乏規律運動導致體適能下降與運動傷害風險增加。設計本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從實際測試與操作中,意識到自身的健康需求,學習基本運動訓練與恢復知識,並了解傷害預防的重要性。同時,協助學生結合生活實況,規劃個人化健康藍圖,培養長期自主維持健康的能力。
3.預期目標:
(1)提升健康意識:透過自我健康測試與反思,了解個人健康現況與需求。
(2)增進基礎肌力與動作控制:學會簡單的肌力訓練與敏捷協調動作,降低受傷風險並改善生活品質與學業表現。
(3)強化傷害預防與恢復觀念:認識運動傷害發生原因,學會恢復與放鬆技巧,培養正確運動觀念。
(4)建立個人健康藍圖:讓學生能針對自身需求,擬定具體且可行的健康行動計畫,支持長期健康發展。
活動內容
活動成效
1.辦理場次:10場;總參與人次:269人次。
2.推動前體位、體脂、腰圍檢測結果統計情形:
學員人數共:38人
體位正常人數:24人;體位過輕人數:5人
體位過重人數:5人;體位肥胖人數:4人
體脂肪過高人數:14人
3.推動後體位、體脂、腰圍檢測結果統計情形:
學員人數共:38人
前測體位過重或肥胖者:
完成後測者,計9人
活動前平均BMI 28.1 kg/m²
活動後平均BMI 27.7 kg/m²
前測體位過輕者:
完成後測者,計4人
活動前平均BMI 17.4 kg/m²
活動後平均BMI 17.5kg/m²
前測體脂肪過高者:
完成後測者,男性2人、女性12人
活動前平均體脂率:男性31.4%、女性36.2%
活動後平均體脂率:男性31.2%、女性36.8%
4. 3月12日健康飲食講座~重量估算王~挑戰賽前後測的答對率比較:
題目1: 答對率從31.0%上升到79.3%,增長了48個百分點,顯示出明顯進步。
題目2:答對率從31.0%上升到86.2%,增長了55個百分點,說明該題目的教學效果顯著。
題目3:答對率從48.3%上升到86.2%,增長了 38個百分點,顯示出明顯進步。
題目4:答對率從51.7%上升到89.7%,增長了38個百分點,顯示出明顯進步。
題目5: 答對率從51.7%上升到93.1%,增長了41個百分點,顯示出明顯進步。
5. 3月26日健康飲食講座~增肌減脂吃什麼前後測的答對率比較:
題目1: 答對率從33.3%上升到80.0%,增長了47個百分點,顯示出明顯進步。
題目2:答對率從73.3%上升到86.7%,增長了13個百分點,顯示出明顯進步。
題目3:答對率從50.0%上升到80.0%,增長了 30個百分點,顯示出明顯進步。
題目4:答對率從63.3%上升到86.7%,增長了23個百分點,顯示出明顯進步。
題目5: 答對率從70.0%上升到86.7%,增長了17個百分點,顯示出明顯進步。
6.滿意度調查:
(1)滿意度:
(2)課程建議(希望改善的地方or下次希望舉辦什麼樣的課程)
A.多數學生對課程給予高度肯定,認為課程內容實用、生動有趣,並表示「很棒」、「完美無可挑剔」、「無需改善」等正面評價,顯示整體滿意度相當高。
B.部分學生也提出具體建議:
a.空間與人數安排:建議未來課程可分批或分時段進行,避免人數過多導致空間擁擠與器材不足。
b.課程主題延伸:希望增加 CPR 課程與複習機會、健康飲食課程、訓練動作指南,以及針對特殊需求(如減肌)的主題。
c.持續辦理:有學生希望課程能持續開設,讓更多同學受益。
整體來看,學生們對課程的熱情與肯定高,同時也期待能在舒適度與多樣化主題上做進一步優化,讓學習效果更佳。
(3)學生心得分享:
多數學生對課程給予非常高度的肯定,普遍認為課程內容豐富實用,結合理論與實作,讓大家不僅學到運動知識與正確姿勢,也更深入了解飲食營養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另外,同學們特別提到:
A.運動與飲食結合:課程讓學生認識六大營養素、學習外食搭配原則,以及運動前後補給策略,幫助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健康的選擇。
B.實作訓練收穫:在老師與教練指導下,從一開始不敢接觸器械,到學會使用健身房設備,感受到肌力提升與身體變化,獲得成就感。
C.培養運動習慣:課程讓原本少運動或不喜歡運動的學生,也開始規律安排運動,甚至自主到運動中心或健身房持續訓練。
D.專業用心的指導:許多學生感謝「護士阿姨」與教練細心指導與講解,無論是團體課還是個別問題,都耐心解答,讓學習過程安心且有趣。
E.特別收穫:除了訓練動作本身,也學到如何預防運動傷害、調整姿勢、擬定個人運動方案等,對不同科系如音樂系、民藝系學生特別實用。
F.貼心細節:課程中提供牛奶與高蛋白補充,讓學生覺得驚喜又溫暖,也更願意投入運動。
符合SDGS項度:
SDG 3: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
活動照片
圖一說明:復健師透過redcord懸吊系統,教導學生如何改善動作控制,避免運動傷害發生。
圖二說明:肌力訓練-深蹲。
圖三說明:重量估算王~挑戰賽優勝隊伍合影。
圖四說明:學習單:分組進行餐點(一組測兩種)的六大類食物分類,並估算份數。
活動紀錄人:莊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