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13年高教深耕-教學創新精進-113學年第一學期創新創業課程-文化創新與媒材科技

113年高教深耕-教學創新精進-113學年第一學期創新創業課程-文化創新與媒材科技

 

課程單位 通識教育中心
課程教師 王台瑞
課程日期 113年9月11日至114年1月8日 每週五
課程時間 15:10至17:00
課程地點 木柵校區學藝樓M103教室
修讀此課程之學生總數 21人

 

教學目標

傳統表演藝術領域之 AI 人工智慧科技素養建構:
1. 瞭解生成式 AI(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視覺挑戰:互動性、沉浸性、想像性。
2. 體驗科幻小說的現實版:生成式 AI 產製內容。
3. 瞭解生成式 AI 能翻轉出版、教育、媒體、和展演。
4. 說一個更具體的好故事:生成式 AI 的輔助。
5. 瞭解生成式 AI 的運作方法。
6. 能瞭解如何用生成式 AI 賺錢以創造被動收入的應用。
7. 科技新媒體工具與平台對表演藝術展演的輔助與數位策展應用。
8. 文化創意產業領域數位化工具的選用與邁向元宇宙發展的方向。

 

課程內容

  • 前測方式與結果描述

本學期修課21人數與前二年課程人數相似,因此本學期不再以統計問卷施測,可參照本課程過往的前後測結果。
(111學年度課程以14題問卷方式施測為前測,結果將分別以因素分析和成對樣本 T 檢定分析,探討創新教學初期之學生認知現況。在回收的 17 份問卷資料統計結果中,因素分析方法下總解釋變異量為 86.123%是具備建構效度的。而效度分析後再進行信度分析,Cronbach’s α 係數為 0.961已達高可信度。)

 

  • 提升學生能力之教學方式描述

同學在學習完成此門課程後,於學期結束時能製作一段 1~3分鐘的生成式 AI影片。創造與應用能展示自己的技藝內容與相關數位文件與影音資料,邁向數位策展的創業能力。教學以下四大教學目標:
1. 新手必備的文字與圖像生成式 AI 工具技巧。
2. 能夠掌握生成式 AI 產出文字與圖像好作品。
3. 能掌握生成式 AI 圖像編輯成影片的時間長度。
4. 能夠規劃好的生成式 AI 影片故事關鍵。


  • 後測方式與結果描述

本學期修課21人數與前二年課程人數相似,因此本學期不再以統計問卷施測,可參照本課程過往的前後測結果。
(111學年度課程期中同樣以 14 題問卷方式施測為後測,結果將分別以因素分析和成對樣本 T 檢定分析,探討創新教學於期中教學之階段成效。在回收的 17 份問卷資料統計結果中,因素分析方法下總解釋變異量為 84.479%是具備建構效度的。而效度分析後再進行信度分析,Cronbach’s α 係數為 0.948 已達高可信度。)

 

學習成效提升情形描述

關於教學目標的提升情形:
1. 新手必備的文字與圖像生成式 AI 工具技巧
2. 能夠掌握生成式 AI 產出文字與圖像好作品
3. 能掌握生成式 AI 圖像編輯成影片的時間長度
4. 能夠規劃好的生成式 AI 影片故事關鍵

 

學生學習成效提升人數

修課總人數為21人,但期未作業繳交人數為13人(缺課、期末未完成共8人)。因此,課程按原設計教學,學生皆有達到學習參與和期末作業繳交的學習成效。特別是在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的創新過程中,可供學生學習的工具和技術繁多,透過本課程讓學生聚焦於原理原則而非迷失在眾多的工具中而感到焦慮和不知所措。

 

本課程符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課程照片


圖一說明:課程期末作業細則。



圖二說明:課程作業學生操作過程(1)。


 
圖三說明:課程作業學生操作過程(2)。

 


圖四說明:課程作業學生操作過程(3)。

 


圖五說明課程期末作業學生案例(1)。

 


圖六說明課程期末作業學生案例(2)。

 

 

活動紀錄人:王台瑞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