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13年高教深耕-教學創新精進-113學年第一學期基礎課程-樂曲分析

113年高教深耕-教學創新精進-113學年第一學期基礎課程-樂曲分析

 

課程單位 戲曲音樂學系
課程教師 陳介涵
課程日期 113年9月9日至114年1月6日 每週四
課程時間 10:10至12:00
課程地點 木柵校區藝德樓三樓
修讀此課程之學生總數 17人

 

教學目標

1. 學生能夠辨識樂曲的基本架構:業能輕鬆辨別曲子風格。
2. 學生能運用樂曲分析的方法,分辨旋律、和聲、節奏與配器的設計,並解釋這些元素如何服務於樂曲的情感表達或音樂敘事。
3.學生能透過樂曲分析,建立對音樂作品的情感連結,並以口語或演奏表達出對作品的詮釋與理解。
4.在戲曲音樂中,吸收西方音樂的知識確實不應該是核心,但這堂課希望的是如何將西樂手法融入戲曲創作與表演中,以提升表達的層次與多元性。

 

課程內容

  • 前測方式與結果描述

前測同學們表現的比較不了解西方音樂歷史、背景、作曲家、試譜聽音能力欠缺,運用報告能力不佳。

  • 提升學生能力之教學方式描述

1. 學生報告或創作:要求學生選擇一位作曲家,進行研究並以簡報或海報形式分享
2. 互動式遊戲

3. 作曲家配對遊戲:讓學生透過線索(國家、時期、作品風格)猜測作曲家

 

  • 後測方式與結果描述

後測同學比較理解音樂歷史、背景,也加強了識譜聽音的能力。
我們也使用了播放曲子讓同學們寫出曲子名稱、作曲家。

 

學習成效提升情形描述

比較理解音樂歷史、背景,也加強了識譜聽音的能力,也增加了報告口條能力等等。

 

學生學習成效提升人數

16人。

 

本課程符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課程照片


圖一說明:同學樂曲分析給各位同學聽。



圖二說明:同學報告自己的報告,讓各位同學了解。


 
圖三說明:老師上課解說音樂背景及歷史。

 


圖四說明:講解內容讓各位同學更加了解。

 

活動紀錄人:教學助理 林廷翰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