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高教深耕-提升高教公共性-2024年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傳承今與昔─交流創永續」
113年高教深耕-提升高教公共性-國際戲曲研討會-2024年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傳承今與昔─交流創永續」
主辦單位 | 研究發展處 |
活動日期 | 113年6月6日 |
活動時間 | 08:30至17:00 |
活動地點 | 本校內湖校區國際會議廳 |
參與人次 | 130人次 |
活動目的
本校京劇團成立至今已逾60週年,今年以「傳承今與昔─交流創永續」為主題,辦理2024年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各界戲曲學者共襄盛舉,研究討論焦點為(一)京劇在臺灣發展的歷史、(二)戲曲表演藝術之理論與研、(三)戲曲表演藝術之創作與實踐、(四)戲曲表演藝術之教學與推展、(五)戲曲表演藝術文化交流、國際交流等。聚焦戲曲學術交流,並對外開放報名參加,嘉惠校外碩博士研究生,並梳理本校京劇團與國外戲曲文化交流支紀錄,發展論述及研究空間。
活動內容
2024年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傳承今與昔─交流創永續」113年6月6日(四)內湖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辦,共計130人次參與,包含1場專題演講、23篇論文發表及1場國際文化交流論壇。
本次研討會李揚校長以「永續戲曲理論與實踐」發表專題演講幕,「傳承今與昔─交流創永續」為主題的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不僅促進了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也為臺灣的戲曲研究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繼續舉辦此類國際性活動,推動戲曲文化在世界舞台的傳播與發展。
本次研討會匯聚印尼舞蹈國寶級藝術家、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及新加坡知名藝術界專家學者,共同參與「戲曲文化國際交流論壇」,並經由「跨文化交流工作坊」的形式,開啟師生對異國文化與表演藝術形式的眼界。
印尼舞蹈國寶級藝術家Didik Nini Thowok展示並教授獨特的Tari Truno(特魯諾舞)表演藝術,為與會者帶來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藝術饗宴。新加坡傳統藝術中心藝術總監蔡碧霞、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學者 Marcus Borja與Giulia Filacanapa 則從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研究視角,探討了戲曲及表演藝術在當代藝術中的創新和融合,為未來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啟發。
本次研討會邀請四所藝術大學戲劇學系主任參與:臺灣大學戲劇系謝筱玫系主任、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徐亞湘主任、文化大學戲劇學系系劉慧芬系主任、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張聯強系主任,負責主持各場會議進行,並為研討內容進行把關,維持會議水準。
活動成效
本屆研討會本校有14篇、校外9篇共計23篇論文發表,歸納分成8個主題場次進行「京劇在臺灣發展歷史-復興京劇團」、「戲曲創作與改革」、「戲曲跨領域教學」、「戲曲文化美學」、「戲曲創作與實踐」、「雜技藝術創新教學」、「戲曲國際文化交流論壇」,分設二會場進行研討,提供參與者戲曲研究多角度的學術面項。
除了本校師生及教職員參與外,尚有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政治大學中文系、臺灣大學戲劇系博士班學生參與,成為校際之間維持良好的觀摩及學習空間。
符合SDGS項度
- 優質教育,本次研討會發表之文章,提供日後教師教學輔助及延伸教材,與研究生多元面向的研究角度。
- 永續發展夥伴關係,本次研討會邀請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新加坡傳統藝術中心、印尼傳統舞舞蹈中心,以及北部四所藝術大學藝術學系,維持學術交流的合作關係。
- 減少不平等,本次研討會為公開徵稿,不僅有本校教師參與,也開放予外校及校外單位之戲曲研究生,開放交流有助於提升學術研究水平。
活動照片
圖一:校長、副校長及研發長與本次法國、印尼學者合影。
圖二:校長李楊以「永續戲曲理論與時間」專題演講。
圖三:研討會與會來賓大合照。
圖四:小會議廳發表人與討論人合影。
圖五:大會議廳發表實況照片。
圖六:國際文化交流論壇一景。
圖七:國際文化交流論壇一景。
圖八:京劇在臺灣發展歷史-復興京劇為例,討論即景。
圖九:雜技藝術創新教學,討論即景。
圖十:研討會主視覺文宣品。
活動紀錄人:吳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