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13年高教深耕-教學創新精進-基礎課程-環境.生態與科技

113年高教深耕-教學創新精進-基礎課程-環境.生態與科技

 

主辦單位
通識教育中心
授課教師
翟子睿
課程日期
113年3月16日至113年6月19日
課程時間
每週三 15:10至17:00
課程地點
木柵校區學藝樓M205
修課人數
24

 

教學目標

健康穩定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保障,不斷進步的生態環境科技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支撐。自從可持續發展成為人類社會的共同目標後,生態環境科技的發展便煥發出與日俱增的活力。

當前,全球性和區域性環境問題不斷加劇,解決重大生態環境問題的需求十分迫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需求,面向環境變化的新挑戰,未來生態環境科技發展將重點關注以下四個重大方面:

  1. 氣候變化的生態響應與環境減排。
  2. 生態系統與環境變化的交互作用及協同調控。
  3. 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機制與風險控制。
  4. 環境治理的綠色化、資源化和系統化。

本課程擬透過教學講述當前環境.生態與科技的相關概念,並透過上課議題與同學進行分享及探討,並從全球化治理的角度,反思環境.生態與科技及人類的關係。

 

課程內容

  • 前測方式與結果描述
  1. 本課程擬透過教學講述當前環境.生態與科技的相關概念,並透過上課議題與同學進行分享及探討,並從全球化治理的角度,反思環境.生態與科技及人類的關係。期中播放電影「洪水來臨前」,影片教學完畢,請同學對當前全球環境變遷與趨勢撰寫心得報告,分享自己的看見,並寫下落實改變環境生態的方法。
  2. 海洋教育是我國當前重要趨勢,各大學都推動導論性之通識課程計畫,提升非海洋相關校院學生對海洋環境、科技、產業、法政事務及人文之認知與理解。本學期期末以海洋為主軸,請學生針對延伸的相關子議題蒐集資料,製作報告。
  • 提升學生能力之教學方式描述
  1. 平時成績:學生課程提問與反饋
  2. 期中報告:對當前全球環境變遷與趨勢撰寫電影心得報告,分享自己的看見,並寫下落實改變環境生態的方法。
  3. 期末報告:以海洋為主軸,可廣泛介紹海洋生態保育、海洋政策、海洋環境汙染、海洋科、海洋教育等議題,自訂子議題。
  • 後測方式與結果描述
  1. 國土計畫法與環境生態的關聯,透過電影心得反思台灣應如何改變國土環境與,並請學生落實心得中對於個人環境保護的意識,效果顯著。
  1. 海洋教育是我國當前推動的重要教育政策,本課程以海洋為主軸,可廣泛介紹海洋生態保育、海洋政策、海洋環境汙染、海洋科、海洋教育等議題,自訂子議題。學生報告反思出對於台灣海洋認識不足,希望透過更多介紹,來提升海洋對於我國的關聯性相關政策與教育。學生對於淨海(清淨海洋)、知海(知道海洋)、近海(親近海洋)及進海(進入海洋)有相當程度的認知。

 

學習成效提升情形描述

  1. 期中報告24人繳交,達成目標。

充分理解全球環境變遷與我國國土計畫的改革。

  1. 期末報告24人繳交,達成目標。

充分理解海洋教育對於當前台灣發展的重要性。

 

學生學習成效提升人數

學生第一階段對於全球環境變遷、氣候變遷與國土計畫的關係已有充分了解,並透過自身反思落實環保意識於自我生活中。
學生第二階段對於扭轉傳承陸地思維文化的影響、提升海洋認識課程比重,符合對於台灣近3年推動海洋教育落實於大學通識教育中的目標。

 

本課程符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

SDGS11永續城鄉: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SDGS13氣候行動:完備減緩調適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SDGS14保育海洋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

 

活動照片


圖一:本學期上課主軸,符合SDG11、12、13項原則。


圖二:學生繳交期中報告與反思。



圖三:海洋教育與生態意識反思。



圖四:海洋教育與生態意識反思。

活動紀錄人:趙立茜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