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高教深耕-產學鏈結-國際文化鏈結-113年師生赴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姊妹校交流
113年高教深耕-產學鏈結-國際文化鏈結-113年師生赴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姊妹校交流
主辦單位 | 研究發展處 |
活動日期 | 113年1月14日至1月29日 |
活動地點 |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 |
參與人次 | 約11人 |
活動內容
課程一:探索人聲和肢體情緒表達的音樂性
本課程將探索在戲劇實踐中,如何運用聲音技巧和詩詞文章的節奏感,來表達情緒的方法,旨在探討舞台上如何應用音樂性的概念,在戲劇中的時間、空間感知和組織中發揮作用。主要將從演員(表演者)的聲音和身體出發,探索關於聆聽、節奏、措辭、和聲、對位、多聲部等概念,與文本以及與舞台動態和動作之間的關係。在課程過程中,即興表演將佔據很大的位置,以培養聽覺和對舞台的反應能力。也將依據多位作者的文字,通過不同的練習來凸顯構建戲劇活動的原則其基本音樂性質。
課程二:舞蹈和面具工作坊
工作坊以「怪」的主題為中心,是舞蹈項目中名為「美」的一部分。在這個項目中,將深入探討「美」的概念,試圖理解「美」如何既可以成為個人情感的載體,又可以成為集體甚至普世情感的表達方式。我們將以詩人夏爾·波德萊爾的「美」的概念為出發點,他認為美與怪、陌生、混亂、痛苦和生命的脆弱有關。通過面具和舞蹈,嘗試深入探討這個領域。包括以義大利面具表達人物性格,也可能是無性格的面具如何用舞蹈肢體表達出「美」的體驗。(將會有幾位肢體障礙非專業舞者共同加入。課程內容包括1/24下午五點將有一個小型成果展演。)
於課餘時間,亦安排馬戲學校參訪,以及觀賞演出。
活動成效
透過課程一:探索人聲和肢體情緒表達的音樂性,學生在其中接觸與其過往經驗截然不同的表演理論及方式,探討聲音、肢體、情緒在表演過程中的流動性,如何相互融合呈現,又或是彼此獨立但又互相影響,堆疊表演的層次以及豐富度,同時也使觀眾有更好的觀看節奏,讓表演能更加深入人心。課程中,不斷向外學習如何應用新理論的同時,亦向內挖掘自身肢體及情緒上的表演潛能,並融會貫通個人過往戲劇或表演相關經驗。即興表演在該課程中佔極大部分,學生因此體會到,對於表演過程中的無限可能性,也以創意及反應碰出表演上更多的火花。
課程二:舞蹈和面具工作坊以舞蹈及面具帶領學生深入探討「何為美?」的藝術問題。透過肢體及面具去領悟以「怪」為主題下的答案,以及如何展現自身的領悟。在課程最後有一場小型的成果展演,學生以一星期在課堂中所學,組織表演,互相配合、排練,最終使成果展圓滿落幕。
除課程外,學生也參觀了當地的馬戲學校,進一步了解馬戲學校,課程體驗、技術的交流與講解,開拓學生的眼界與知識。後亦有馬戲團的表演觀賞,提高學生在馬戲表演上的鑑賞能力。
本次交流學習活動,不僅在表演的理論上及操作上有了新的學習及體會,也因為置身不同於家鄉的風土民情,更能沉浸式的感受一切,可謂是滿載而歸。
活動照片
圖一:《探索人聲和肢體情緒表達的音樂性》下課過後的合照。
圖二:參訪L'AcademieFratellini馬戲學校。
圖三:馬戲學校課程技術交流與講解。
圖四:結合面具,以小組方式,創作練習。
圖五:馬戲團成員一同大合照。
圖六:戲劇上台展演。
圖七:薛亦欣(左)、邱芳璇(右)老師擔任本次活動翻譯老師。
活動紀錄人:黃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