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高教深耕-落實教學創新提升教學品質-京劇流派藝術
111年高教深耕-落實教學創新提升教學品質-京劇流派藝術
辦理單位 | 京劇學系 |
活動日期 | 111 學年度第二學期 |
活動時間 | 每週五 15:10~17:00 |
活動地點 | M201 |
參與人次 | 15~20 |
活動內容
開設戲曲【京劇流派藝術】課程,主要是針對本科生或外考生
在傳統戲曲的劇目的學習過程中,對於生旦淨丑的行當分別,以
及京劇流派的認識非常淺薄,自清末至今,京劇表演文化流傳超
過 220 年以上多年歷史,之所以傳唱久遠,各種行當在其精緻的
表演文化特色層面,各自創出㇐套屬於自己的「四功五法」理論
與表演風格,因此稱之為「流派」。而流派恰恰以創造者的姓氏
作為流派的 TITLE。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京劇流派藝術》把生、旦、
淨、丑四個行當,要清楚標示在不同的流派表演體系課程裡,所
承載的傳統表演文化歷史演化過程,在㇐學期僅有十八堂課,想
要在 36 小時之內把所有流派詳細介紹是極不可能作到的事,為
了落實教學品質,首先由授課老師說明流派的重要性及代表人物
(例如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鬚生、小生、武生、武旦----
等;需延伸至現代流派傳人)把學習各個行當的學生人數分組,
每週進行兩組課堂報告,以 PPT+劇目影片分享形式,同時開放
報告後的課堂討論,最後由授課老師總結優缺及補充可強化內容
的特色,藉此更清晰闡述京劇流派舞台藝術的表演文化特色。
(1) 發展學校特色:國立台灣戲曲學院的京劇系是所有戲曲的
主體,若說戲曲為林,京劇應為木;栽木灌溉成⾧茁壯是
為戲曲之林,故見樹亦見林。因為京劇學系表演量能足以
提高所有表演藝術的內涵;從四功 (唱念作打)到五法(手眼
身步髮),從幼年到壯年,甚至到老年,不計寒暑的武練
功文習唱腔,形成戲曲中應有的表演特色,這樣的學習環
境所造就出來的學生未來極有可能是各個戲曲團體的主要
腳色、導演人才、小劇場主人、網紅、電視劇演員、伸展
台上模特兒-----等;藝術觸角的延伸更是訓練專業人才的
藝術殿堂。
(2) 提升高教公共性:希望學生在本課程中積極認識京劇流派
的唱腔與表演特色,目前中小學皆有傳統戲曲藝術課程,
直接凸顯出戲曲人才需求,師資培訓更需要多學多看,提
供教師多元資訊,以增⾧專業見聞,從而達到師資條件匯
聚,順利與職場銜接。
(3) 善盡社會責任:京劇流派講究的是唱腔與功法藝術特色,
演的是歷史人物故事,戲曲人物承載了四維八德的傳統美
德,課程講述過程中,自然不能免俗地去強化演出歷史人
物的重要本質。故敝系深耕木柵兩所老人安養院的良性互
動,每有⾧者壽辰邀演,敝系義不容辭派出合適劇碼免費
演出,學生參與其中可感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當
然,若非國際疫情蔓延,學生未來對自己及社會應盡的責
任和付出,在觀念上也因此更加清晰。
活動成效
選修本課程之同學多為科班出身,於國小五年級時開始紮根,
基礎深厚,於學戲過程當中接觸之文史人物及演出經驗不計其
數;但也有外考生選修此課程,所以對於本科生和外考生的要求
會有著不同的標準,首先訂定課堂報告標準,除了老師會以教學
相關且不限形式之表演藝術影片,講述京劇流派歷史發展沿革
外、讓學生學習網路搜尋資料,盡量維持㇐脈相承原理,讓京劇
流派藝術完整呈現在課堂上,課堂報告後以聊天方式跟同學㇐起
進行討論,學生對於京劇流派所訂定的角色和表演人物的詮釋都
有不同的看法,透過戲曲影片相互探討每位演員在劇中的所顯現
出流派藝術的魅力表現,讓學生在前輩藝術和新進之間的藝術差
別,認識到知己知彼的實質教學相⾧之效益。
修習此課程的學生出席率高,於課堂報告中也能詳盡討論內
容,學習態度良好,足見學生熱愛京劇流派的表演藝術,而老師
亦能滿足學生提問,可收相輔相成之成效。
活動照片
視訊課程學生分享程派青衣課堂報告
視訊課程學生分享張派青衣課堂報告
視訊課程學生分享旦角流派藝術課堂報告
視訊課程學生分享小生流派藝術課堂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