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11年左伯桃(劇評)--傳統古典的現代新編京劇

傳統古典的現代新編京劇

施德玉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

左伯桃演出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為紀念戲劇家姚一葦先生百歲冥誕,而製作演出他於42年前創作的平劇(京劇)《左伯桃》,由曹復永導演。這是此劇本完成之後首演之戲,不僅是一齣展現善良人性與感動人心的經典之作,更是一齣以傳統唱腔與身段表演具有當代美學思維的精緻戲曲!

 

《左伯桃》故事最早見於宋《太平御覽》卷49〈引烈士傳〉,而後又見於明馮夢龍小說《喻世名言》。姚一葦是選取其中左伯桃與羊角哀忠貞愛國、不辭辛勞,從秦國遠赴楚國獻賢從政的歷程,二人途中遇到雪難,左伯桃選擇犧牲自我,成就羊角哀,展現兄弟情誼的情節為故事為基底,進行改編的劇本。全劇有:〈辭家〉、〈訪友〉、〈行路〉及〈雪阻〉四場戲,以家庭、田園、山路、風雪四種場景展現。曹復永規劃舞台上除了一桌二椅之外,布景以簡約的垂吊國畫布幔景片錯落鋪陳,服裝、造型、道具設計,均以黑、灰、白的色調呈現,非常樸實而雅緻,不僅展現傳統戲曲的虛擬象徵特色,又具有當代簡約風格。


此劇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皮黃腔的音樂設計,趙路加在每場戲中選擇了適合的腔調板式,以傳統文武場伴奏,透過演員唱腔的表現力,能深入表達劇中人物刻骨銘心的感受,而讓觀眾自然地融入戲曲情境與氛圍。例如第一場〈辭家〉多以【西皮搖板】緊拉慢唱的節奏,呈現夫妻離別之情,感人肺腑;第二場〈訪友〉為王璽傑設計的【娃娃調】非常適合這腳色,讓他有精彩的發揮;第三場〈行路〉中的「山歌」,是在凝重的情節中,帶給觀眾豐富的想像力與趣味性,具有畫龍點睛之妙;第四場〈雪阻〉以【反二黃】與【高撥子】唱出英雄困頓與生離死別的無奈,劇中張作楷的表現可圈可點。透過曹復永多年浸潤戲曲之經驗,他選擇了古琴與洞簫作為情境音樂,而不是龐大的國樂團,展現左伯桃的高貴情操,以及羊角哀掙扎的心路歷程,更增加了此劇精緻的藝術氛圍,緊扣舞台當代簡約風,效果非常好。


舞台上演員身段動作的設計,曹復永導演有細緻的規劃,此劇是以傳統京劇的身段表現,融入現代的觀點,突破傳統京劇的節奏,安排演員透過象徵性的姿態及動作,展現劇中人物的性格、感情、時空的改變及劇情的發展。舉凡演員的站姿、坐姿、臺步、亮相、山膀、雲手等,動靜態的肢體語言,各有其代表之意義與腳色性格。尤其劇中設計了精采的「跪步」、「甩髮」與「僵屍倒」等身段,張德天、王璽傑深度的表演,都贏得觀眾的掌聲與喝采。


《左伯桃》的故事情節並複雜,時空也很聚焦,因此需要透過編劇與導演的巧思規劃安排,才能展現新穎的風格與引人入勝的表現。姚一葦將大雪紛飛的場景具象化為「雪童」的角色,就是創新的嘗試。曹復永延續這個概念,在〈雪阻〉中,設計舞台上以雪花機製造緩緩落雪飄下景象,由雪花片片變成漫天飛舞的雪景,舞台一片銀白,風聲帶動視覺效果相當逼真。高雄衛武營場次演出時,看到萬裕民設計4名演員飾演雪童,以舞蹈化的身段編排呈現不同層次的雪景,尤其舞者的身段帶起地面的雪花,結合空中飄落的雪花,更顯生動。主角與雪童間的唱腔、肢體互動也見精彩,這真是一齣以戲曲的寫意表演、豐富的視覺效果,來強化劇中人物情感和個性心路歷程的好戲。


    隨著社會的變遷,傳統戲曲多年來不斷的追求「保存傳統和創新現代化」,舉凡劇本的創新、文武場音樂的豐富化、科技的應用或舞台設計,都逐漸走向現代化。尤其藝術文化和科技的結合更是大勢所趨,但《左伯桃》的演出是以人為本的傳統戲曲,劇本能呈現忠孝節義的人文底蘊,強調思想情感的深度;演員的唱作念打都是傳統的表現,舞台上結合了現代科技,因應情節展現簡約的視覺效果,並以黑、灰、白隱含勇氣、友情、犧牲的人生哲理,真是一齣具有傳統古典文化的現代新編京劇!

左伯桃

#左伯桃 #衛武營演出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