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11年落實教學創新提升教學品質-外臺幕表戲表演實務工作坊 (明師工作坊)

111年-落實教學創新提升教學品質-外臺幕表戲表演實務工作坊

活動資訊
 

 

辦理單位

歌仔戲學系

活動日期

111年4/2、4/3、4/4、4/9、4/23、4/24

活動時間

周六13:00-17:00

活動地點

4/2、4/3一心戲劇團

4/4、4/9民權歌劇團

4/23、4/24小飛霞歌劇團

參與人次 歌仔戲師生約70人
活動目的

為提升教學品質及實踐教學創新,歌仔戲學系除平日於校內進行例行教學實習展演外,亦常於校外舉行對外正式劇場公演,並積極參與廟口外台公演邀演及合作,期能使同學們能獲得更多元的展演實務經驗,以適應未來畢業後之職場所需。

      而於學系課程設計中,亦有開設《幕表戲程式》、《歌仔戲編劇基礎》、《歌仔戲導演基礎》、《台灣民間文學》等課程,以培養同學們對於歌仔戲編導之基礎認知,掌握基本技能。今年更結合教育部「111年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之「明師工作坊」,規劃設計「外台幕表戲表演實務工作坊」,主要針對以「外台歌仔戲」演出為主之民間劇團,其經常上演及具經典保存價值之「幕表戲」(又稱為「活戲」)進行傳承學習,以增進教師專業知能,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近期分別與「一心戲劇團」、「民權歌劇團」、「小飛霞歌劇團」等戲班劇團合作舉行,讓同學們實際參與外台民戲幕表戲演出,藉此同學們不僅體驗了廟口戲的演出形態,並將平日於課堂上所學應用於演出,充分得到學習實踐的效果。

活動內容

   為驗證學生在本系修習之課程「幕表戲表演程式」、「扮仙戲程式運用」、「戲曲導演基礎」、「戲曲導演實務」,並考驗學生在外臺幕表戲演出時的臨場應變能力,妥善運用學校高教深耕計畫案,本系擬與業界優秀之外臺歌仔戲劇團辦理為期6天之「外臺幕表戲表演實務工作坊」,藉由辦理明師教學的交流機會,提升本系學生專業表演的技藝與知能。工作坊課程進行當天,將配合劇團進行成果展演。

    此次外台幕表戲工作坊主要由趙美齡老師、呂瓊珷老師,帶領學院部的部分同學們參與,陸續加入「民權歌劇團」之《唐明皇遊月宮》、「一心戲劇團」之《五代殘唐》、「小飛霞歌劇團」之《岳飛出世》等劇目演出,並包含裝台準備及「扮仙」,於台北市北投區、新北市新店區、淡水區等地的大廟前進行演出活動,同學們在兩位老師的輔導下,配合劇團的作息與工作模式,全程參與,十分投入。

活動流程:

4/2、4/3參與一心戲劇團講戲、扮仙、日戲演出

4/4、4/9民權歌劇團講戲、扮仙、日戲演出

4/23、4/24小飛霞歌劇團講戲、扮仙、日戲演出

 

活動成

此次外台幕表戲工作坊主要由趙美齡老師、呂瓊珷老師,帶領學院部的部分同學們參與,陸續加入「民權歌劇團」之《唐明皇遊月宮》、「一心戲劇團」之《五代殘唐》、「小飛霞歌劇團」之《岳飛出世》等劇目演出,並包含裝台準備及「扮仙」,於台北市北投區、新北市新店區、淡水區等地的大廟前進行演出活動,同學們在兩位老師的輔導下,配合劇團的作息與工作模式,全程參與,十分投入。

演出演出2

       考量同學們的劇藝學習程度不一,因此同學各有分別擔任台前及幕後等相關事務,任務分配也完全比照外台幕表戲工作模式,均是演出當天到了現場戲台上才進行調配,因此對同學們來說,也都是很不同的經驗。而透過這幾次的外台幕表戲演出後,同學們普遍感受增加了外台戲的實戰經驗,更藉此能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更多外台戲班劇團的專業藝師們,對於在校內課堂中的學習都得到了許多驗證,均感到非常實用。

        部分同學們平日雖在課堂上已學習了一些有關幕表戲的表演程式,但實際在廟口面對觀眾粉墨登場演出活戲還是較少的,不僅如此,大家還需依照戲班平日演出的慣用模式與規矩,因此同學們無不全神貫注、誠惶誠恐、戰戰兢兢地盡力完成,最後終於圓滿演出,獲得寶貴學習經驗。

演出3演出4

        對於此次的「外台幕表戲表演實務工作坊」,擔任輔導的趙美齡老師坦言自己其實心中「壓力如山大」,因為戲班在廟口都是受廟方邀請的正式演出,成敗好壞都會直接影響戲班的「戲路」生計,再加上同學們以往的基礎訓練多半以內台有劇本的俗稱之「死戲」為主,雖亦有安排相當比例的幕表戲教學與訓練,並教導同學們如何應用,更特別傳授做活戲的「一緊、二慢、三休」之要訣,但與實際演練還是有相當程度的差距,所以還是得靠長久累積經驗,方能得心應手。

         學院部課程中以往曾修習過《幕表戲表演程式》課程的過往幾屆同學,之前亦曾有安排在校內舉行實習演出,但此次工作坊主要是實際到廟口加入戲班的正式演出,這不僅對同學們是很寶貴的機會,對授課老師來說也算是一種驗收教學成果的過程,因此當每次演出結束後,同學們的表現得到了戲班前輩和觀眾們的嘉許,非常感謝此次工作坊能提供協助配合的戲班劇團的團主及團員老師們,願意協助提供演出平台,更無私為同學們講戲,包容而耐心地指導表演。

 

演出4演出5

       而參與的同學們對此次工作坊的課程設計安排都覺得受用良多;尤其大三班被分配到演出角色的幾位同學,感受特別深刻。吳承恩同學平時雖有接觸外台廟口戲演出,但此次的表演實務工作坊讓他深感「南部班與北部班的演出風格,還是有些差異」,而陳韡慈同學也認為,平時在課堂上所習得的能力,到了外台要運用時「才發現自己平時學了很多,但要用的時候卻不知如何應變」,辜有朋同學則覺得「能學以致用相當開心」,藉由這樣的表演實務工作坊並結合系上既有的相關課程的安排,也能「多認識不同的演出環境與戲班生態,進而拓展了視野」。



   大二才轉學考入系上的所謂「非科班生」陳宣蓉同學則表示:「第一次跟隨著科班生、學長姐、學弟妹一同出外台戲。雖然都只是負責拍攝紀錄,但也有些新奇的感想。一直都很想融入歌仔戲的文化裡,至於如何得知自己是否真正融入了歌仔戲裡,就是出一次外台。」她更察覺到:「兩個劇團的氛圍各有不同,是很適合累積經驗的地方,作為旁觀者而言,他們人員聽戲本時邊完妝,開台前對個身段,都是要有一定基本功,才會對於突來的劇本有更好的對應,但外台戲總有些意外,就像是可能剛對好劇本,下一台出場時,整整少了剛開始說的片段,就要直接出台演出剩下的劇本,確實讓人措手不及。」

    同樣以「非科班生」考入學院部,目前於《主修》課程「基礎班」學習的大二雲以心同學則觀察到:「系上參與演出外台戲的上台的科班生同學們,每個即興反應都極好,不會落梗,也不會冷場。」也因此,她更進一步與同學們討論:「外台戲的興衰,是否往後外台戲會更少,而這些經驗又如何積累?」由此可見,不論學院部的「外考生」或是學系直升之「科班生」來說,外台戲絕對是所有同學們皆不可或缺的經歷,也均期許未來能持續進行此類相對應的實務工作坊。

 

演出6演出7

 此次學系亦特別感謝「民權歌劇團」、「一心戲劇團」、「小飛霞歌劇團」給予協助與支持,並對莘莘學子們的照顧與提攜,使得工作坊得以順利圓滿完成。本年度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之「明師工作坊」,由歌仔戲學系規劃執行之「外台幕表戲表演實務工作坊」藉由專精課程計畫內容設計,期整合民間優質民間劇團、資深藝師、編導、編曲編腔人才,透過向業界學習「幕表戲」,透過「戲先生」的「講戲」而由演員組織成演出,師生並實際參與廟口「民戲」、「活戲」,以提升產學雙方之創作呈現及演出品質,為歌仔戲傳承保存注入力量,並為整體表演藝術市場挹注入新活力。

      透過此次工作坊的學習安排,不論師生都獲益良多,也充分得以與業界進行最實際的交流互動學習,充分達成了「學以致用」和「教學相長」的效果,也期待廟口外台戲能蒸蒸日上,歌仔戲繼續多采紛呈地綻放著多元的花朵。

(撰稿:林顯源 攝影:石惠君提供、學院部109級 陳宣蓉、雲以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