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08藝術新4力執行成果-藝遊臺灣美感教育計畫(含影音)

        本校藝遊臺灣全民美育計畫以傳統戲曲(京劇、歌仔戲、客家戲)、戲曲音樂、特技,以及劇場技術之專業領域為範疇,規劃中小學實務體驗之教學活動,讓學生親身領略傳統戲曲與表演藝術的特色,啟發對自我學習潛能,達成藝術教育推廣及傳統戲曲文化扎根的目標。上半年度前往臺中以北地區共計43所學校,下半年度前往彰化以南及宜花東地區學校共計47所,劇場藝術學系因道具搬運不易,僅於北北基地區辦理。 年度共計105所國民中小學報名參加,經課程規劃後,由各系安排29位專業講師及58位課程助教赴全國各地的國中小至90所學校進行豐富的傳統藝術體驗課程,參與學生人數達6045人次。

 

民俗技藝學系

        規劃【肢體開發】藉由基礎體操律動,變化豐富的身體技巧展現藝術的力與美,同時發揮體育精神草帽小子打通關】為雜技基本技巧-花式帽子雜耍課程讓學生體驗雜耍樂趣。

民俗技藝學系

 

京劇學系

        設計穿越時空】,以京劇四功五法毯子功把子功、及車船轎等進行示範教學,認識京劇表演藝術精緻內涵,啟發學生對戲曲表演藝術的興趣,提升戲曲美學涵養。

京劇學系

 

戲曲音樂學系

        安排【文場樂器聲悠揚】介紹「文場」絲竹管絃樂器學生戲曲劇樂有所認識。【武場鑼鼓鬧喧天】介紹及操作「武場」鑼鼓樂器,烘托台上戰場激烈的打鬥,打擊樂器的火熱演奏。

戲曲音樂系

歌仔戲學系

        以熟知的身騎白馬過三關】引領說明歌仔戲的歷史,歌仔戲臺語咬字和七字調曲調唱腔教學、歌仔戲身段指法講解及體驗。

歌仔戲學系

 

劇場藝術學系

       【舞臺魔法師課程包含舞台、燈光、音響、服裝化妝等專業領域介紹,透過簡易的實務體驗與說明引領了解劇場技術的功用進而產生學習的興趣

劇場藝術學系

 

客家戲學系

       【客家藝童趣】用客家戲曲關小調唱腔及數板及武功身段的課程活動中小學生認識臺灣客家戲曲表演,使客家傳統藝術文化植入心中,達到客家傳統藝術文化的推廣

客家戲學系

 

 

本校設計藝遊臺灣全民美感教育回饋問卷,上半年度辦理完畢後回收43所學校問卷,經統計分析顯示,藝遊臺灣全民美感計畫之課程安排滿意度達91.67%,顯示本校課程內容規劃適當,講師授課內容生動有趣,且能激發學生參與,整體表現受到各校極大肯定,並期待未來還有機會再度前往各校挹注藝術資源,豐富地方學生視野。

 

藝遊臺灣臉書專頁 yes

 

精彩片段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