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單位 | 通識教育中心 |
課程教師 | 林澤宏 |
課程日期 | 114年2月17日至114年6月16日 每週一 |
課程時間 | 08:10至12:00;13:10至15:00 |
課程地點 | 木柵校區學藝樓M203多媒體電腦視聽教室 |
修讀此課程之學生總數 | 111人 |
教學目標
本課程係針對本校四技部一年級學生所設計,透過聽、說、讀、寫的方式,提升閱讀古代與現代文學及寫作上的能力,並兼顧情意、人格之陶冶,使學生未來無論在求學或就業中,都能具備人生的智慧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課程內容
施測方式:
為瞭解學生之基礎「通識(一般)英語文」的旣有程度,授課教師參考本校大一學生的歷年英語文成績表現,編寫一份測驗卷。該測驗卷內含「會話」10題及「字彙、文法」40題,共50題,每題2分,皆為4選1之單選題。為提升鑑別度,除了在試卷上註明「請勿全選同一答案(例如皆選2)」,並且將4個正確答案(1、2、3、4)之數量分別安排為12、13、12、13。
施測結果:
本校大一學生計111人,其中99人(12人缺考)於113年9月6日參加測驗,10人成績在60分(含)以上,及格率為10.1%,30分(含)以下者42人。
前測成績顯示,本校大一學生的英語文基礎知能普遍不佳,為了達成較佳的教學及學習成效,授課教師依據前測成績將學生分成三班授課(但是各班學生之英語文能力仍有極大差異)。
有鑑於此,除了講授法之外,並且在極為有限的上課時間中,安排一對一的口語英語個別輔導及角色扮演之配對學習。
另外,為盡量達成「使學生具備以基礎的戲曲專業英語文,與他人溝通並表達本校專業特性的能力」之教學目標,授課教師以自行編寫、出版之《戲曲英文》(Xi Qu English),作為強化本校學生專業英語文能力之主要、共同、專用教材,並以每位學生皆能以英語簡短介紹自我及所就讀學系之專業特性為教學及學習之重點。
施測方式:
為檢驗學生的英語文能力提升成效,授課教師以與前測相同之50題筆試試卷對學生施測。
施測結果:
本期修課學生111人,其中85人(26人缺考)於114年6月9日參加後測,21人成績在60分(含)以上,及格率為24.7%,30分(含)以下者15人。
學習成效提升情形描述
授課教師除了仔細分析學生的前測成績表現,並與每位學生個別晤談,以瞭解其學習英語文的歷程及感受。整體而言,本校大一學生之英語文能力普遍不佳(特別是由本校高職部直升之學生)、且程度差異甚大。
為引發學生之學習興趣,提升其學習的成就感,授課教師皆考量並兼顧每班學生的整體英語文程度,適度調整各班之上課內容多寡及程度深淺,並且再三提醒學生以「比自己進步」為學習目標。
由於良好的「通識(一般)英語文」能力,是進入「專業英語文」的必備先決條件,加上學好英語文是長期且必須花費大量時間、心力的任務。在務實的考量下,教師依據各班學生旣有的英語文程度,調整「專業戲曲英語文」的授課內容及份量,並且以個人獨白及雙人對話版本的自我介紹範例,讓學生反覆進行相對較簡易的英語口語練習,輔以必要的個別輔導,以確保所有學生皆能明顯感受到個人的進步。
而參加前測之99名學生中,計有71人完成後測,其中46人成績高於前測(比率為64.78%)。
學生學習成效提升人數
46人(比率為64.78%)
本課程符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課程照片
圖一說明:教學活動時,學生的學習情況。
圖二說明:教學活動時,學生的學習情況。
圖三說明:教學活動時,學生的學習情況。
圖四說明:教學活動時,學生的學習情況。
活動紀錄人:林澤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