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高教深耕-教學創新精進-113學年第二學期跨領域課程-臺灣經典文學賞析

114年高教深耕-教學創新精進-113學年第二學期跨領域課程-臺灣經典文學賞析

 

課程單位 通識教育中心
課程教師 劉詩敏
課程日期 114年2月17日至114年6月20日 每週三
課程時間 15:10至17:00
課程地點 木柵校區學藝樓M205教室
修讀此課程之學生總數 21人

 

教學目標

透過每一週一篇經典文學或一週一專題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們能涵詠重要的經典文學篇章或瞭解相關的文化內涵,並達到認知、情意與技能等指標。
(1)認知方面,使學生能認識文學各類型的特色,並強化其理解各類型基本涵義、功用與影響的能力。
(2)情意方面,使學生能養成欣賞文學的興趣與能力,涵泳傳統文化,體驗現代感性,以陶冶其健全的人格。
(3)技能方面,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相關實用的文學知識或技能活用於現實的生活中,並達到陶冶身心的目標。

 

課程內容

  • 前測方式與結果描述

台灣經典文學由台灣文學史介紹讓學生了解初步台灣文學發展狀況,讓學生對於台灣文學與台灣政治社會經濟發展連結脈絡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 提升學生能力之教學方式描述

讓學生從閱讀文本、近距離觀察作家生平、戲劇遊戲體驗作家書寫當下社會狀況、繪本文學創作、影片賞析與討論。最後讓學生進行自行選擇有興趣的專題進行研究、探討及發表。

 

  • 後測方式與結果描述

學生藉由各自選定的專題發表及繪本文學創作,不但各家了解各階段的台灣文學發展脈絡,也更貼近作家書寫原由,藉此讓學生能用更多元的角度觀察當下社會發展脈絡。

 

學習成效提升情形描述

本課程藉由閱讀、實作、探究等各不同學習向度,希望讓學生除了文本學習外,希望可以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學習台灣經典文學中的底蘊。學生在各個面向的體驗後,對台灣經典文學,不但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而且對當下社會脈動有更敏銳的觀察與參透。

 

學生學習成效提升人數

修課學生人數21人中,實際參加後測學生20人,其中19人高於前測成績,學習成績成效提升19人,占整體修課人數學生比例86.3%。

 

本課程符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課程照片


圖一說明:學生分享。



圖二說明:同學繪本創作。
 

 

活動紀錄人:劉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