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單位 | 劇場藝術學系 |
課程教師 | 劉昱昀 |
課程日期 | 114年2月19日至114年6月18日 每週三 |
課程時間 | 08:10至10:00 |
課程地點 | 木柵校區藝教樓P402教室 |
修讀此課程之學生總數 | 17人 |
教學目標
認識各種樂器的分類、構造與發聲原理 比較不同文化中的樂器特點與演奏方式,透過觀察、試奏與分析,加深對樂器音色與音樂風格的理解。
課程內容
進階測試學生對樂器理解。測驗結果,加強理論基礎教學,認識樂器與聲響效果
講解樂器特性發音原理基本概念,,拓展學生的視野,了解樂器的多樣化價值。
進階評估學生在課程結束後樂器的理解,要求學生認識樂器並且了解其相對應的名稱,聲響效果。
學習成效提升情形描述
基礎知識掌握:學生能明確解釋樂器名稱,知道樂器的使用特性與樂器操作原理。
學生學習成效提升人數
17名學生中,學習成效顯著提升的學生為 15人(約88.9%),其中包含理論測驗、工具操作、專題創作等多個面向的進步。
學生中有近 77.8%(13人) 在專題創作中展示了音效設計技術與創意的結合,並能將所學應用於實際場景中。
本課程符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課程照片
圖一說明:樂器操作。
圖二說明:了解樂器正確聲響控制。
圖三說明:指揮帶領演出,了解聲響與樂器。
圖四說明:透過主持分類了解樂器特性。
活動紀錄人:劉昱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