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高教深耕-教學創新精進-113學年第二學期專精課程-解剖生理學

114年高教深耕-教學創新精進-113學年第二學期專精課程-解剖生理學

 

課程單位 民俗技藝學系
課程教師 江宗麟
課程日期 114年2月17日至114年6月20日 每週二
課程時間 10:10至12:00
課程地點 木柵校區藝德樓S302教室
修讀此課程之學生總數 15人

 

教學目標

講解人體肌肉構造,肌肉、骨骼和韌帶的聯合用作方式,使學生了解四肢與軀幹的重要肌肉名稱,教導學生如何在特技表演中,只用正確的使用肌肉並避免運動傷害,並進一步帶領學生,將解剖生理學知識運用在日後特技教學領域。

 

課程內容

  • 前測方式與結果描述

學期開始前,課堂調查學生對人體構造的基本知識,以便設定期末作業內容和成績評量方式。50%學生高中時曾在高中時修習過運動傷害,了解肌肉、骨頭、韌帶的聯合運作方式,90%學生擁有正確的運動傷害的急救處理知識。然而學生對於肌肉骨骼的名稱認知度偏低,普遍低於10%,依此列為本學期教學重點。

 

  • 提升學生能力之教學方式描述

透過期初課堂調查前測,設計期中學習單,並規定學生期末時必須在一個特技表演項目內,說明運用到那些肌肉骨骼,做成獨立期末報告呈現。

 

  • 後測方式與結果描述

由學生製作期末報告,個別呈現,將完整的肌肉骨骼名稱標示出來,配合特技項目表演說明。


學習成效提升情形描述

100%學生能在期末報告內,正確說明該項特技表演所需要用到的肌肉和骨骼名稱,並能使用在未來表演設計和教學上。

 

學生學習成效提升人數

學生原有5人具基礎知識,5人基礎近乎為零。修課後,10人皆能對主要的肌肉骨骼名稱及聯合運作方式有所瞭解。

 

本課程符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

SDG 3 健康與福祉: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課程照片


圖一說明:學生期中學期單。



圖二說明:專項學生期末報告-在每一個步驟中進行動作分析,並標示出所使用的肌肉名稱。

 


圖三說明:專項學生期末報告-在每一個步驟中進行動作分析,並標示出所使用的肌肉名稱。

 


圖四說明:專項學生期末報告-在每一個步驟中進行動作分析,並標示出所使用的肌肉名稱

 

活動紀錄人:江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