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 | 教學資源中心 |
活動日期 | 112年9月1日至113年8月30日 |
活動時間 | 112學年度第一、二學期 |
活動地點 |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木柵校區 |
參與人次 | 學生共65人,教師4人 (112-1開課教師2人,修課學生:35人) (112-2開課教師2人,修課學生:30人) |
活動目的
為提升教師教學品質,激勵教師突破傳統教學方法,建立創新教材或教具,於110年起訂定「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教師教學創新獎勵要點」以鼓勵教師以1、創新教學方式與2、創新教材,應用於教學中。於112年條文修正,新增數位媒體與並鼓勵跨領域教學模式,另訂重複申請課程需與申請前一期參與教師教學社群。
透過獎勵的方式,促進教師實施創新教學,並藉由獎勵、兩階段(申請、成果)審查機制,提供實施教師意見與輔助。
活動內容
申請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單位 |
1 | 戲曲音樂史 | 戲曲音樂學系 |
2 | 戲曲腔調與唱腔I | 戲曲音樂學系 |
3 | 舞台設計 | 戲曲音樂學系 |
4 | 戲曲導演 | 京劇學系 |
以上名單中,戲曲音樂學系2門課程、劇場藝術學系1門課程與京劇學系1門課程。
依據教師針對參與學生,進行「前、後測」檢示得知,共60位學生參與學習成效得到提升,佔修課學生92.28%,顯示出本校教師於教學之提升與創新達成度,有具體效益。
活動成效
一、游素凰教師【戲曲音樂史】:
1、 善用圖書資源,引導學生進入圖書館,並整合教學資源;2、透過《張協狀元》讀本及學生演奏各式小戲,深化小戲的認識及學習成果。
3、 課程核心深化與詳實方式,解決學生主動於圖書館找資料的研究方式,並藉由分組達到團隊創意發想能力。
4、 能引導學生閱讀討論劇本,再將學生分組,共同討論演出形式,有助學生學習成效;課程內容循序漸進,由討論而實作
5、 課程內容設計具有整合理論與實務的優點,使靜態的專業學科藉由實作、探索等方式,更為活潑,有效解決教學問題。
二、陳茗芳教師【戲曲腔調與唱腔Ⅰ】:
1、引入業師入班能結合理論與實務,並整合業師資源,教學準備充足,學生回饋佳,成果報告詳盡。
2、能結合理論與實務,並設完整評量指標。
3、於課程前讓學生就單元主題投票,並分為三主題,有助於學生學習動機及成效;學習成效能量化呈現。
4、課程設計能運用實作及群組方式,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效,並於教學問題 上能提供學生與教師間的密切互動,進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三、林宜毓教師【舞台設計】:
1、引用實例說明教學歷程與師生互動。
2、本課程於課堂執行舞台設計教學,並培育學生表達及分析能力,深化舞台設計課程內涵,較全面引導學生進行劇本、腳色分析、視覺與音樂設計、導演走位等面向,並由資料蒐集與考證,最終完成舞台設計圖,具有創新性與實務性。
3、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表達與分享對劇本的詮釋看法,再設計出具人文涵養的舞台作品,重視學生對劇本自主學習的歷程。
4、透過學生學習分析,能清楚得知學生對本課程之認同,教學方法上得見創新之處,學生接受度頗高,教學成效良好。
四、張旭南教師【戲曲導演】:
1、以兩階段方式協助學生了解戲曲導演的基本知識與實務;並以東、西交匯應用教學為主題,強化學生跨文化與跨領域能力,具有創新與實務價值。
2、透過量化前、後測問卷調查,顯示學生在戲曲跨文化與新視野開啟情況有所提升,學生意見回饋比例亦有提升,達成課程目標。於質化成效面,學生在期末測驗和報告中展示了對導演計畫的理解和實踐能力,亦顯示課程有達到預期目標。
本活動符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SDG4優質教育及SDG9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
附件為本期社群成果報告書,歡迎自行下載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