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高教深耕-教學創新精進-基礎跨領域課程-技術劇場概論(音響)
112年高教深耕-教學創新精進-基礎跨領域課程-技術劇場概論(音響)
辦理單位 |
通識教育中心 |
授課教師 |
吳思賢、鄧人傑 |
課程日期 |
111學年第2學期:112年02月13日 至 112年06月30日
112學年第1學期:112年09月11日 至 113年01月12日 |
課程時間 |
每週三早上08:10至12:00 |
課程地點 |
學藝樓二樓 M202 電子教室 |
參與人次 |
111學年第1學期:26人
112學年第2學期:22人 |
課程內容
- 前測方式與結果描述
前測以口試方式測驗學生對於基礎音響熟悉情形。口試內容包含麥克風種類與收音方式及音響系統組成架構,須明確敘述說明收音配戴方式與音響系統核心元素,每一大題裡可分二小題,每題得分25分,滿分 100。
前測後,發現學生對於麥克風認識與基礎音響系統組成元素不太了解。平均口試結果 75 分以上僅佔 10%。
- 提升學生能力之教學方式描述
本教學提供熟悉表演者需配掛之無線麥克風配戴、收音方式與麥克風特性及用法,另外熟悉基礎音響架構,硬體方面:了解音響系統之信號流與設備名稱,並提升聲音聆聽與認識頻率與發聲特性關係。
本次專精課程活動內容中,首先培養混音器操作架設能力,並對混音曲風、理論、文化等面向具備基礎概念,最終培養對音響混音技術暨相關戲曲、樂種、文化產生興趣。課程中讓學生學習混音器之上效果與頻率調整應用,以及聆聽調整音質變化與延音效果實際操作體驗。
- 後測方式與結果描述
方式:
1. 使用與前測難易度相近之麥克風種類與收音方式及音響系統組成架構口試。
2. 完成配掛無線麥克風配戴、收音與架設音響架構並聆聽聲音音質體驗聲音效果器應用。
結果:
1. 80%的學生筆試成績高於 75 分。
2. 認真學習的學生,能正確操作混音器音質調整能力、聲音與音樂中平衡體驗。
課程成效
- 學習成效提升情形描述
在大部分同學較少接觸音響相關實務,本課程利用互動式學習方式讓同學們體驗麥克風與聲音混音效果之差異性,明顯發現對於實務體驗提升效果非常高,也不易感受聽不懂或不暸解的情況。最為顯著的提升學習為聲音變化與應用,例如:音質上的變化,由於音響系統之聲音應用難免會發出回授聲響,藉由音質調整將回授頻率去除,使同學感受聆聽體驗的奇妙,此外,混音平衡與效果應用也是顯著提升學習成效之一,由於多數同學喜歡用聲音體驗,本課程加入有趣的效果器後,結果發現多數同學對於效果器所產生的不同效果(迴音長度、變音效果)具有極高興趣體驗,提問的同學多且期待立即感受效果變化佔極大的比例,成功達到本課程學習成效體驗。
- 學生學習成效提升人數
111學年第2學期修課學生26人,成績高於前測成績,學習成效提升人數18人,占總體修課學生比例80 %。
112學年第1學期修課人數22人。
活動照片
圖一:111學年第2學期老師課堂教學情形。
圖二:111學年第2學期老師教學情形。
圖三:111學年第2學期老師上課情形。
圖四:111學年第2學期老師上課情形。
圖五:112學年第1學期老師上課情形。
圖六:112學年第1學期老師教學情形。
圖七:112學年第1學期教學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