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師工作坊 曾韻清「老歌仔」工作坊
曾韻清老師為教育部「重要民族藝術藝師傳藝計畫-南管戲曲類」結業藝生,曾參與南管戲、北管戲、京劇、越劇、崑曲、歌仔戲、黃梅戲多種傳統戲曲之演出,
此次明師工作坊,教授兩種不同的劇種劇目,分別為「老歌仔」《呂蒙正》,以及「南管小戲」《桃花搭渡》。
老歌仔戲發源於宜蘭,宜蘭當地人稱作「本地歌仔」。本次教授老歌仔戲四大齣其中之一的《呂蒙正》一劇中之集錦。
劇情展現呂蒙正落魄乞食,雙手舞弄四塊竹板,連綴歌唱【江湖調】、【錦歌七字】以及【車鼓調】等曲調,唱出心中對於相府千金劉月娥的愛慕之意,亦感嘆時運不濟之無奈情景。
「南管小戲」《桃花搭渡》,其唱曲以南曲為主,在劇目、音樂、表演、砌末等方面,都還保留不少宋元南戲的遺響,為今人研究戲曲史的活化石。《桃花搭渡》南管小戲,取自《蘇六娘》一折,其文本傳自「南管戲民族藝師-李祥石先生」,是以泉州方言演唱。
故事敷演ㄚ頭桃花奉了小姐之命連夜送信,江邊過渡之際,發現身上無有銀錢,便與老船夫商量,以歌唱抵付船資,一路上兩人逗趣對唱直至對岸。
活動地點: 木柵校區合奏教室、P201教室
活動時間:10:30~12:00、13:00~14:30
活動日期: 111年8月15日~111年9月7日
參與人次: 15
「老歌仔」以及「南管小戲」皆屬於本土「踏謠鑼鼓」,此次聘請資深的表演藝術工作者曾韻清老師,傳授歌仔戲學生的唱念與腳步手路,並搭配戲曲音樂學系學生的小戲樂隊;呈現出臺灣本土傳統戲曲的草根性。
此工作坊最後安排在2022年10月15日、16日舉辦之湖光山色藝術季「臺灣鑼鼓大展-以『調腔』起手」音樂會中演出,學生們經由舞台上的實際實踐,與社區民眾分享工作坊所學,「老歌仔」曲調「老七字調」旋律一響起,勾起民眾對古早表演形式的懷想,「呂蒙正」演員邊唱邊擊打手中的「四塊」,配合身段舞動,與樂隊演奏旋律兩相呼應。而「南管小戲」的伴奏樂器除一般南管樂器外,加上南鼓 (又稱:壓腳鼓)及小鑼、響盞、雙鐘等小件打擊樂器;而「南鼓」的擊法非常特別,是以左腳壓在南鼓的鼓面上,做不同位置的移動和配合鼓槌的輕重,呈現音色、音高的變化與演員身段的巧妙組合。
這兩個劇種皆使用地方的民間歌謠,配搭其音樂節奏韻律的舞蹈身段,運用「且步且歌」的歌舞形成「踏謠」表演,是小戲的重要表演形式。臺灣民間的傳統表演藝術中,歌舞和小戲經常有密切的關係,此工作坊讓本校學生進一步認識臺灣傳統藝術表演文化精緻的一面。
戲曲音樂學系的學生認真練習老歌仔音樂樂曲。
曾韻清老師指導演員與樂隊的配合。
照片原始檔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3o2t_wtGslOynjNCes2ps_p6I_7YVjZW/view?usp=share_link
老歌仔《呂蒙正》於2022湖光山色藝術季秋季公演中演出。
照片原始檔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ReyMe72BcSJyWCf7Vi01-qb17ip-HxUF/view?usp=share_link
《呂蒙正》中間演員手執「四塊」,擊打節奏與後方樂隊遙相呼應。
照片原始檔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Y1nYHx8CXERP7BNBDws15LNROr3rVsn/view?usp=share_link
「南管小戲」《桃花搭渡》於2022湖光山色藝術季秋季公演中演出。
照片原始檔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tH2iXIFn5SeuoUo2cSeDQAJhw3rpFOS/view?usp=share_link
老歌仔戲樂隊編制簡潔,絃樂器以「大廣弦」主奏,配以「歌仔長柄月琴」以及「三絃」彈撥樂音,吹管樂器洞簫音色深沉而古樸,打擊樂器方面使用小型敲擊樂器,自左至右分別為「響盞」、「小拍」、「小叫鑼」,因為體鳴基質小,音色清亮而高亢。
照片原始檔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tH2iXIFn5SeuoUo2cSeDQAJhw3rpFOS/view?usp=share_link
老歌仔戲樂隊編制簡潔,絃樂器以「大廣弦」主奏,配以「歌仔長柄月琴」以及「三絃」彈撥樂音,吹管樂器洞簫音色深沉而古樸,打擊樂器方面使用小型敲擊樂器,自左至右分別為「響盞」、「小拍」、「小叫鑼」,因為體鳴基質小,音色清亮而高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