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落實教學創新提升教學品質- 明師工作坊「微觀到縱觀的觸覺對話」

明師工作坊「微觀到縱觀的觸覺對話」


為身體自在揮灑而生的身體自由度,透過身體的覺察,經自我檢視、調整載到重新認知。身體的話語,如一門功課,隨時隨地進行著。使用身體從事溝通與交流,必先開啟對自身的覺知,而後行與他者的對話。本計畫關注身體的「覺察」、「傾聽」和「反應」,開發身體的覺受力與思考性,以實作進行身體開發與探討,解析「動力」的本質,至與空間、時間...等其他元素的交織,讓辯證過程重啟身體的思考性,達到更臻細膩的肢體表現。

 

活動地點: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內湖校區嘯雲樓 (週二:5 樓、週五:3 樓) 

活動時間: 每週二、五,利用晚間課餘時間每次 3 小時 12 次共 36 小時 

活動日期: 111/10/7-111/11/15 

參與人次: 24人次

 

接觸即興基礎: 
開發身體最細微的觀察力,接觸即興就等同於雙方之間的對談,要了解你的伙伴所給你的回饋。 動作限制裡察覺出,身上更多的不一樣,迷路中,尋找出活動的可能性。

 身體滾動、旋轉之中,利用最省力的方式,感受對方身體的高底起伏、肌肉的溫度,感受到重量的真實感,重量中沒有跳耀式的變化,聆聽對方身體的聲音,對話過程中建構出身體的給予或是跟隨,不是口頭上的對話,是身體的對話。 在最放鬆、被動的狀況下,覺察自己的身體在被對方控制中,感受意識和身體的分離,身體的活動度、肌肉的韌性、關節互相牽引的關係。 整合前幾次上課身體的感受,除了雙方身體的感受以外,也可以慢慢的嘗試,聆聽空氣、空間、地板。
利用手指觸碰對方身體的方法,幫助自己更清楚身體點的敏銳度,身體如同球一樣,只有一個點在地板上滾動。 與夥伴共同尋找與物件(道具)之間的關係,改變道具給大家的既定印象,與傳統使用它的概念性,從上課所吸收的方法去思考,在這次實驗中,多去嘗試更多的不可能,想想空間上的使用、物件給你的重量和質地、創造更多能玩物件的結構。 

接觸即興專項分組: 
如何處理編舞的技法,融合動作與動力之間的關係,為何我們要完成技巧呢?會不會變成一種只是型式上的表現,應該多打開自行的敏銳度、想像空間,去分析物件能構成兩人之間帶來的反饋,例如:呼拉圈,我們可以在這道具中,找到它的彈性,因為
雙方的拉扯,所造成身體結構被牽扯,但我們應該關照是,它給予多少的力量,在這之中多大的力氣是我們正所需要的。 重新省思身體與道具的連結,在兩兩隨機配對裡,除了觀照自行與道具以外,更需要察覺另外一個人跟你的關係,身體傳接球的對話,在不放掉技巧與身體的情況下,如何找到更不一樣的表現方式,嘗試用側錄的方法紀錄自己,不用過於表現,察覺雙方在放鬆、直接的工作下,所產生的身體狀態。 身體如同一張白紙,當紙沒有被揉成球型,如果怎麼樣翻轉它的話,都只會有一個平面的可能性,當它被改變形狀,可以發現它有很多空間的可能性,有很多的結構形成,相對的,身體也是如此。 
重新建構身體與物件,不要理會該如何完成多了不起的作品,更多的去思考,怎樣創造一件新的動力與招式,把細碎與多餘的雜草都拔除,留下最單純和最自然的那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