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在「持續協助教師專業成長」方面的策略規劃,主要以如何透過強化專兼任教師的交流互動,不同領域學門教學專業的相互觀摩,以及因應當代專業創新教學的潮流趨勢,做為思考的基礎,我們的具體策略是:深化多元教師成長社群運作,豐富專業技藝教師研習具體。
(1)深化教師成長社群運作
本校六大科系京劇學系、民俗技藝學系、劇場藝術學系、戲曲音樂學系、客家戲學系及歌仔戲學系,各系運作皆以一貫制學制而考量,且學院部教師107學年度31位,各領域課程教學表演藝術特殊性,難以融合,本校由研發處及教務處辦理共同教學研討,而教師成長社群則以系所為考量。
本校定期辦理期初研討會及期末研討會,以邀請各領域之專家提供全校教師專業之能外,107學年度第一學期則邀集所有教師及相關行政人員一同前往雲門舞集進行參訪,透過參訪雲門劇場、身體體驗課程及分組討論,透過參訪文化藝術機構,進行深度交流對談,拓展本校教師之視野,共計110人參與。
<體驗身體課程-太極導引>
此外,各系透過課程小組及專家社群小組,邀請專家學者針對目前各系之課程地圖及開課內容進行檢視及建議,並邀請專家學者至系上進行專業課程討論。音樂系邀請京胡演奏家─李超老師,從詩詞入戲實驗京崑文學劇場來談《天上人間李後主》京劇唱腔設計,並邀請兩位演員及樂團老師共同於現場表演李後主的《虞美人》《浪淘沙》《玉樓春》《菩薩蠻》《相見歡》《破陣子》等經典名作串連入戲,帶領大家共同體驗李後主的豐沛情感、人生經歷與詞作風華。
<京胡演奏家-李超老師與戲曲音樂系師生合影> <李超老師示範演奏>
民俗技藝學系邀請專業學者臺北藝術大學張曉雄、吳易珊兩位教授指導,帶領專任教師及實習課程兼任教師共同參與課程觀摩及教學討論工作坊,透過公開觀課TCPA身體創作吳易珊教授之課程,討論授課技巧及如何引導學生身體展現及表演。且親自指導學生如何運用肢體進行多方面之表演及展現。
<民俗技藝學系邀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老師組成教師專業社群>
(2) 豐富專業技藝教師研習內涵
本校各學系專業教師均具有豐富的展演實務經驗,並與校外專業團體多有長期合作關係,於各項產學合作的演出製作中,擔任編導、主要表演者、設計、技術規劃、及製作行政管理的工作,因此,我們致力於將研習效益從教師個人專業成長,擴展到學校產學合作,透過這樣的合作機制,了解表演藝術界的創新發展趨向,刺激專業教師的創新教學思考,透過產學合作的演出實務,提升實務教學品質。
本校為藝術教育一貫制學校,學制包括小學、國中、高職、學院,各學系的專業教學,如何縱向銜接及橫向跨系/跨科合作加強學科及術科教師的交流互動,以創造「教學整合」、「創新教學」與「教師自我成長」的教學環境,實際作為:
從教師個人專業成長,擴展至教師的創新教學思考,提升教學品質。
提供教師的學科知識、教學能力、評量素養之養分,提升教學效能進而促進學生學習的意願與動機,最終達到促進教育品質
強化學校專業實務教學,更有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及學生未來的職涯發展。
協助本校專任專業科目或技術科目教師、專業技術人員或專業及技術教師,依技術及職業教育法規定每任教滿六年應至與本校合作機構或與任教領域有關之產業,進行至少半年以上與專業或技術有關之研習或研究。
為提供專業技藝教師專業知能,本校研發處主導,透過既有的產學合作網絡,邀請本校各產學合作單位開放本校教師研習機會,舉辦深度研習及講座,並將相關資訊彙整,定期公告,增加本校教師的研習機會,同時協助本校教師申請與媒合研習。至107年12月31日止,本校共有31位專技教師,已有20位配合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第26條規定,至與技職校院合作機構或與任教領域有關之產業,進行產業研習或研究,比例達64% (20/31)。
107年度由研發處規劃2場與業界大師有約互動式工作坊講座及1場業界參訪,充實專業技術教師專業知能。
時間 | 活動講座 | 講師 | 內容 | 人數 |
---|---|---|---|---|
107/12/5 15:30-18:30 | 從表演藝術談表演藝術產業,從劇場建築談表演節目製作 |
講師:林璞 華山文化創業園區總監 |
透過實務分享經驗,結合產業鏈結,提供教師表演藝術及節目製作之內涵。 | 20人 |
107/12/15 9:00-17:00 |
深度教師研習-產業參訪(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及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 | 藝文園區藝術創作工作者導覽及介紹 | 實際參訪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及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了解建置歷史及表演藝術舞台,以規畫後續爾後產學合作之可能性。 | 20人 |
107/12/19 15:30-18:30 | 節奏人生,藝術的時間線 |
吳政君 絲竹空爵士樂團.祥聲樂團 |
透過音樂節奏及創作分享,了解音樂如何在藝術中結合。 | 20人 |
《吳政君老師節奏人生,藝術的時間線》
<<教師深度實務研習─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園區參訪>>